《情绪勒索》阅读札记

Author: 周慕姿
书里还给了很多练习用的材料,这里不做记录

  • 什么是情绪勒索?
    • 情绪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,使用要求、威胁、施压、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 " 勒索 " 手段,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,例如挫败感、罪恶感、恐惧感……这些感受就会在被勒索者的内心发酵并造成伤害;为了减少这些不舒服的感受,被勒索者可能会顺服对方的要求,长久下来,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,被勒索者让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、左右了自己的所有决定与行为
    • 当你自我价值低落时,如果没有找回自我肯定的方法,就会更难坚持自己的做法,而可能就屈服于情绪勒索者的价值观。借由顺服他们的要求,获得被肯定的感觉,而暂时 " 自我感觉良好 " 地获得内心的表面平静
    • 身为情绪勒索者,他们非常擅长做一件事情:贬低你或你的能力(自我价值),引发你的罪恶感,以及剥夺你的安全感。当被勒索者因为情绪勒索者的贬低,因而感觉 " 自己不好 " 时,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从而获得肯定,很多时候,似乎就是 " 让自我感觉变好 " 的唯一途径
  • " 情绪勒索 " 的六大特征
    • 要求、抵抗、压力、威胁、顺从、旧事重演。
    • 关于 " 要求 ":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于关系来说也可以是正向且健康的,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,对方对他的要求是否非常坚持、毫无转圜的余地,他是否无视你的感受与你的底线、步步进逼
  • 情绪勒索者的模样
    • 情绪勒索者的一贯做法:要求你为他的情绪负责
    • 在 " 他人与自我的需求 " 起冲突时,很多时候,他们会选择性地 " 忽略他人的感受与需求 ",而且,他们产生焦虑感,并自动地 " 放大 " 自我需求的急迫性
    • CPTSD 的症状
      • 他们没有意识到,这个不安其实是来自他们的过往经验,源自他们的内在;他们还会把自己的不安投射到对方身上,认为是对方让自己感觉不安
      • 这类情绪勒索者的盲点在于:他们从没有学过,互动关系是需要,也可以讨论与协调的;而考虑对方的需求,修改自己的行为,并不代表自己就是 " 错了 ",是 " 很糟糕的人 "
      • 有些情绪勒索者,他们重视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大于别人的,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,都觉得自己 " 被亏待 "。
      • 有的时候,这些情绪勒索者,并非不知道对方是勉强的。对他们而言,在这种人际互动过程中,感觉到对方的 " 勉强答应 ",反而可以让这些情绪勒索者,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;而这个感受,也成为情绪勒索者的 " 安全感 ",用以安抚他们感觉自己长期被亏待、被忽略的不安与焦虑。
  • 怎样的人容易被 " 情绪勒索 "
    • 如果,我们觉得 " 拒绝别人,那代表我们是个不好的人 " 时,我们就很难学会去拒绝 " 不合理的要求 ",而我们就会很容易成为默许 " 情绪勒索者 " 对我们为所欲为的 " 被勒索者 "
  • " 自信 " 与 " 自我价值 " 的分别
    • 有自信的人不一定有高的自我价值认同
    • " 自我价值 ",代表对自我的评估,接纳,以及尊重自我的态度。也就是说,肯定 " 自我价值 ",指的是:我肯定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 " 价值 ";我相信,我不需要总是得做到什么,或证明什么,才代表自己是有价值的
    • 自我价值感低落的人,容易陷入情绪勒索的困境中
    • 我们贬低自己的自我价值,很多时候,是将过往童年时大人对我们说的话内化成了我们内心的语言。讽刺的是,我们痛恨他人如此挑剔、指责我们,但我们却又下意识地认为唯有如此严厉地对待自己才会进步
  • 我们的文化,教我们如何对权威者 " 顺从 ",却忘了教导我们,如何学会 " 尊重别人 ",以及如何学会 " 不让别人不尊重地伤害我们 "。
  • 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
    • 联系重视自己的感受:当两人互动关系沦为只有一个人可以表达感受,或只为了满足其中一人的需求时,这段关系已经不再平衡、不再健康
    • 学习了解自己:学会描述不舒服的感觉,分析不舒服感觉的源头
    • 自我接纳
    • 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
    • 尊重别人的感受
      • 当身边的人出现情绪时,我们可能会战战兢兢,然后,我们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:讨好、逃避、说服,甚至愤怒。这些情绪逃避策略,其实都与我们习惯承担他人情绪责任,而没有意识到 " 他人的情绪是他自己的责任 " 的思考有关
        • 逃避策略包括:情绪隔离、离开现场、搞笑、顾左右而言他等
      • 他需要自己练习与你沟通,让你们有机会讨论和调整你们之间的互动与关系。如果他没有提,或许他也需要时间理解消化;或是,他的情绪不好,根本与你无关,只是他没有 " 装作 " 自己心情很好。那么,练习尊重对方的感受,把对方的情绪责任还给对方。如此,可以使你不被内心的焦虑或烦躁感,逼着去做一些你其实并不那么想做的事情
      • 这些情绪逃避策略,其实都与我们习惯承担他人情绪责任,而没有意识到 " 他人的情绪是他自己的责任 " 的思考有关
  • 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情绪勒索
    • 即使看懂了 " 情绪勒索 " 的样貌,那仍然可能让我们暂时无法动弹。 会有这样的状况,并非因为你太软弱,而可能是有以下两个原因: 其一,可能是你根深蒂固的恐惧、焦虑与害怕的情绪太强了。 其二,太过在乎别人感受的你,被这些焦虑与害怕,引发了你 " 习惯性的罪恶感 "
  • 如何建立(内在)情绪界限
    • 询问自己
      • 如果,我真的拒绝 ta,或是表达我的感受,最糟的结果是什么?
      • 我,还愿不愿意,为了维持这段关系,而继续委曲求全,忽略自己的感受?
    • 请观察你的答案,并且注意 " 你所想象的恐惧 " 与 " 实际上最糟的结果 " 的落差,你会发现其实你想象的恐惧,远大于实际上会发生的后果
    • 你并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释,或是寻求任何人的认同。即使他们不认同,他们如果要与你相处,仍必须使用你能够接受,尊重你感受的互动模式,与你相处
    • 情绪 " 界限 ",不是情绪 " 底线 "
    • 去好好感受自己在这过程中所受的伤,并不是要我们去恨,而是从感受这些伤口,了解这些伤的严重性,以让自己有机会深深地理解:" 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。"
    • 建立界限不代表我们不能沟通、不能妥协,而是希望别人用尊重我们的方式,与我们讨论事情的进行方法。 当别人希望我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时,他们必须要清楚地拿出来讨论,寻求我们的同意,而不是用许多 " 贬低 ",让我们有 " 罪恶感 " 的方式,以此引发我们的焦虑,逼迫我们就范
  • 练习建立情绪界限的步骤
    • 停:停止对话,转移情绪,离开现场
      • 情绪勒索的互动模式:情绪勒索者给予的压力→内在焦虑→焦虑让你忽略你自己的感受→你答应对方的要求
      • " 你不必响应情绪勒索者的任何要求。"
      • 说出拖延响应的话之后,请先尽快离开现场,留在现场,即使你使用拖延战术,面对与过去互动反应不同的你,情绪勒索者很可能会用更猛烈的攻势逼你就范
      • 要记得
        • 你现在就是没办法做决定,而你坚持你的立场,是不需要理由的
        • 你不需要去说服对方,不需要说服 ta " 接受 " 你现在 " 没办法做决定 " 这件事;当你决定 " 我现在没办法做决定 ",这就是你的立场
    • 看:觉察自己的情绪,了解刚刚发生什么事
      • 先缓和自己的情绪,做做深呼吸,在呼吸的过程中,可以提醒自己 " 我已经让自己离开刚刚那个不舒服的地方 " (结合闪回症状的应对模式,将自己抽离应激状态)
      • 回顾历程与自我的感受
        • 刚刚发生了什么事?为什么我觉得这么不舒服?
        • 那么,我想怎么被对待?我想要怎么做?
        • ta 要求的这件事,或是 ta 对待我的方式,是不是有违我的原则/界限,而我根本不想这么做?
      • 安抚自己的焦虑感与罪恶感,并提醒自己的情绪界限在哪里,什么状况会使得自己就范
      • 试着去看刚刚的互动中,他做了什么事,说了什么话,特别容易牵动你的罪恶感,引发你的焦虑?
    • 应:拟定因应策略、练习并应用
      • 从 " 我一定做得到的事情 " 开始
      • 练习向情绪勒索者表达自己的感受,以促成正向的互动循环
      • " 满足别人的需求 " 不再是一种饱含罪恶感的习惯,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